1920-1930年代作家普拉东诺夫塑造了许许多多当时社会的普通人或边缘人物,这些人都是地位卑微的底层民众,在1920-1930年代苏联社会狂飙突进的乌托邦思想蛊惑宣传之下,他们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与渴望,投入轰轰烈烈的时代潮流之中,但在宏大目标裹挟之下的他们个体命运又是如何呢?本著作从普拉东诺夫所处的时代思潮及乌托邦情结入手,分析作家笔下“内向的人”、乌托邦实践者、“外邦人”、“夭折的儿童”这几类人物的生存状况,同时从作家的语言、叙述方式、叙述视角等艺术特色方面来考察这些人物形象,让我们在对乌托邦时代个体困境、迷茫和探索的反思中更多地去关注人类生存的终极目标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