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传统社会,粮食是最重要的商品。粮价则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,市场的运行,以及农政、仓政和荒政的运作,并为这些政略的展开提供不可或缺的决策前提。清政府为了解全国各地粮食供需状况,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定期向上级报告辖区内的雨雪量、收成预计及实收分数、各种主要粮食市价、人口、仓储数额,建立了全国性粮价奏报制度。这一史无前例的制度所保存下来的大量基础性数据,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楔子,在它们的帮助下,当代人得到了一个探析清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的良好工具。之所以选择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,是因为一直以来,淮河流域作为我国东部一个重要的自然地理单元和农业生产基地,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。